Home
avatar

taoleb

黑芝麻智能亏损7.6亿:智驾芯片第一股的增长困境

黑芝麻智能亏损7.6亿:智驾芯片第一股的增长困境

曾经的智驾芯片明星企业,如今正面临增长放缓、毛利率暴跌的严峻挑战

📊 财务数据透视困境

根据黑芝麻智能2025年上半年财报,这家”智驾芯片第一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财务指标

  • 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40.4%(创近4年最低增幅)
  • 归母净亏损:7.6亿元,同比下滑169%
  • 毛利率:从50.0%“腰斩”至24.8%
  • 毛利润:从0.9亿元下滑至0.6亿元,降幅30.4%

增长轨迹分析

对比历史数据,黑芝麻智能的增长趋势令人担忧:

  • 2022年:营收增幅173.44%
  • 2023年:营收增幅88.82%
  • 2024年:营收增幅51.1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幅40.4%

增长率逐年下滑的趋势明显,显示出公司扩张动能的衰减。

🎯 核心问题分析

1. 竞争力优势减弱

与友商差距拉大

  • 规模对比:地平线上半年营收15.7亿元,是黑芝麻的6倍多
  • 毛利率对比:地平线毛利率65.36%,黑芝麻仅24.8%
  • 发展速度:华为昇腾装机量同比增长714.8%

技术路线问题

  • 仍延续传统芯片思路,软件算法能力不足
  • 高算力产品进展迟缓,A2000系列要到2026年才量产
  • 在”软硬件一体化”趋势中落后

2. 成本控制失效

销售成本激增

  • 上半年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11.2%
  • 远超营收40.4%的增长率
  • 增加的成本未能转化为营收增长

成本结构恶化

  • 硬件组件和人力成本投入增加
  • 但未能实现如地平线那样的售价提升
  • 反映出产品竞争力不足

3. 客户关系不稳定

大客户流失严重

  • 2021年前五大客户与2023年相比,仅有1家留存
  • 客户留存率不高,需要不断拓展新客户
  • 缺乏深度绑定的明星合作案例

品牌影响力不足

  • 与华为、地平线相比,行业声量较小
  • 缺乏明星产品为公司背书
  • 与车企的双向赋能能力有限

🏆 昔日辉煌回顾

时代机遇的受益者

黑芝麻智能曾经是”国产替代”浪潮的受益者:

技术优势

  • 2020年发布华山A1000,首个支持L2+自动驾驶的本土芯片
  • 2023年推出武当系列,业内首个舱驾一体芯片
  • 拥有自研核心IP和芯片设计全流程能力

创始团队实力

  • 单记章:豪威科技创始团队成员,半导体行业20年经验
  • 刘卫红:前博世底盘制动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汽车行业资源丰富

市场定位

  • 专注中低端市场,打出”性价比”标签
  • 华山A1000系列单价15-100美元,具有明显价格优势
  • 在”国产替代”需求下获得多个定点项目

上市成就

2024年8月,黑芝麻智能成功登陆港股,成为”国产智驾芯片第一股”,在当时代表了国产智驾芯片的最高成就。

🔍 深层问题剖析

软件能力短板

在智驾技术从”能用”向”好用”演进的关键时期,软件算法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算法竞争力不足

  • 虽然重视AI和算法,但实际能力有待提升
  • 定制化自动驾驶算法虽有增加,但未能阻止毛利率下滑
  • 在”软硬件一体化”趋势中明显落后

产品迭代节奏慢

  • 最大算力产品A2000系列(250TOPS)要到2026年才量产
  • 当前主力A1000 Pro算力仅106TOPS
  • 竞争对手产品算力已达200-560TOPS

商业模式挑战

缺乏明星产品

  • 量产项目虽有吉利银河E8、东风奕派007等
  • 但缺乏具有高知名度和讨论度的明星产品
  • 未能形成品牌与产品的强绑定关系

客户合作深度不够

  • 与比亚迪的合作传闻曾引发股价大涨55.5%
  • 但随后澄清公告导致股价”闪崩”超50%
  • 反映出市场对其客户关系稳定性的担忧

📈 竞争对手的成功之道

地平线:软硬件一体化

  • 规模优势:征程系列硬件出货量突破1000万套
  • 目标明确:未来3-5年HSD量产目标1000万
  • 品牌建设:CEO余凯明确提出”要做品牌”
  • 深度合作:与奇瑞等车企形成深度绑定

华为:生态赋能

  • 生态优势:通过”五界”智选车模式获得明星订单
  • 快速增长:昇腾装机量同比增长714.8%
  • 双向赋能:与车企相互赋能,共造爆品
  • 品牌效应:打造问界等知名品牌

🔮 未来挑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

技术升级压力

  • 需要快速提升软件算法能力
  • 加快高算力产品的研发和量产节奏
  • 适应智驾技术快速迭代的要求

市场竞争加剧

  • 汽车行业集中度提高,车企容错率下降
  • 供应商需要更强的产品竞争力
  • 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成本控制需求

  • 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提升毛利率
  • 优化成本结构,提高运营效率
  • 平衡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

潜在机遇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 智能驾驶渗透率不断提升
  • 中低端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 “智驾平权”趋势为性价比产品创造机会

技术路线调整空间

  • 可以学习华为、地平线的成功经验
  • 加强软硬件一体化能力建设
  • 探索与车企的深度合作模式

💡 行业启示

技术与生态并重

黑芝麻智能的困境说明,仅有技术优势已不足以在激烈竞争中胜出,需要:

  • 软硬件一体化:从单纯的芯片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 生态建设:构建开发者生态和合作伙伴网络
  • 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

客户关系的重要性

在汽车行业,供应商与车企的关系正在从传统的采购关系向深度合作转变:

  • 双向赋能:供应商需要能够为车企提供差异化价值
  • 长期合作:稳定的大客户关系比短期订单更重要
  • 明星产品:需要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明星合作案例

商业化节奏把控

智驾芯片行业的发展经验表明:

  • 规模与盈利:需要在扩大规模和保持盈利能力之间找到平衡
  • 技术迭代:产品升级节奏必须跟上市场需求变化
  • 成本控制:严格的成本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总结

黑芝麻智能作为”智驾芯片第一股”,其当前面临的困境具有典型的行业代表性。公司曾经受益于时代机遇和创始团队优势,但在行业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技术路线选择、商业模式创新、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短板逐渐暴露。

这一案例为整个智驾芯片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技术快速迭代的AI时代,企业不仅需要硬件技术能力,更需要软件算法实力、生态建设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对于黑芝麻智能而言,当前的困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软件能力建设、深化客户合作、优化商业模式,将决定这家公司能否重新获得市场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驾芯片行业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市场最终会选择那些真正具有技术实力、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的企业。黑芝麻智能的未来发展,值得行业持续关注。


本文基于公开财务数据和行业信息分析,观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黑芝麻智能 智驾芯片 汽车科技 财务分析 国产芯片 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