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中国智驾供应链的全球化突围战
慕尼黑车展:中国智驾供应链的全球化突围战
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中国智能驾驶企业正在重新定义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 车展格局:中德主导的新时代
2025年9月9日,慕尼黑车展正式开幕,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全球汽车产业新格局:
参展数据对比
- 中国企业:参展商数量相比2023年增加约40%
- 日系车企:身影寥寥,参展数量明显下降
- 美系车企:同样参展热情不高
- 整体格局:几乎成为德国和中国的”双主角”舞台
这一变化深刻反映了全球汽车产业重心的转移,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力正在从区域性向全球性扩展。
🏭 中国供应链军团:全产业链出击
核心参展企业阵容
芯片领域:
- 地平线:在慕尼黑设立欧洲总部,已进入欧洲多家车企选型流程
算法与解决方案:
- Momenta:首次参展即获BBA(奔驰、宝马、奥迪)三大豪华品牌青睐
- 知行科技:展示三款满足C-NCAP 2024与E-NCAP 2026-2028五星标准的新品
- 轻舟智航:宣布启动全球化战略,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
传感器领域:
- 禾赛科技:激光雷达技术展示
- 速腾聚创: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
- 德赛西威: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统
- 文远知行:与博世联合发布一段式端到端系统WePilot AiDrive
这一完整且强大的展示阵线,形成了从芯片到算法、从传感器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布局。
📊 市场需求分析:国内外的显著代差
国内市场现状
- NOA功能:已从高速场景向城市场景快速渗透
- 传感器配置: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成为新车标配
- 渗透率数据:2023年国内乘用车前装L2+级智驾渗透率突破40%
海外市场机遇
欧美成熟市场:
- 主要集中在L2级ADAS功能
- 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基础配置已渗透至中端车型
- 更高阶功能因法规限制、基础设施不完善尚未成为主流
新兴市场:
- 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仍处于从”功能车”向”智能车”的过渡阶段
- 巨大的市场空间等待开发
🔧 技术输出战略:降维输出的破局路线
核心技术优势
感知算法:
- 经过国内复杂场景验证的感知算法
- 适配海外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驾驶环境
- 形成”降维输出”的技术优势
模块化解决方案:
- 针对海外市场的分层需求
- 提供灵活可配置的产品组合
- 满足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功能需求
知行科技的多维方案
三款核心产品:
- iDC310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基于地平线征程®6B,全球首款小算力平台端到端辅助驾驶量产解决方案
- 前视一体机:基于地平线J6B平台
- 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基于地平线J6M平台
技术特色:
- 同时满足C-NCAP 2024与E-NCAP 2026-2028五星设计标准
- 一站式支持主机厂出海与星级需求
- 从基础驾驶辅助到城区领航的全等级覆盖
🤖 具身智能:新的技术肌肉展示
小鹏的机器人战略
IRON人形机器人:
- 已进入工厂实训阶段
- 今年第四季度推出下一代超类人机器人
- 目标2026年实现量产
何小鹏的战略思考:
“从汽车到机器人,我们重新思考AI如何成为人与出行的伙伴”
知行科技的充电机器人
技术突破:
- 自动充电机器人产品已完成全链路功能验证
- 高可靠完成插枪、充电、拔枪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核心技术:
- iRC100主控制器:由艾摩星机器人基于地瓜机器人RDK S100P自主研发
- 大小脑一体化:采用通用平台架构
- 全栈解决方案:硬件设计制造、底层软件、中间件和模型部署
🚧 挑战与应对:欧洲市场的合规之路
法规与标准挑战
安全标准:
- 欧洲对智能驾驶系统的功能安全、信息安全要求极高
- 需要通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流程
数据隐私:
- GDPR法规:对数据收集、存储和使用提出严格规范
- 中国企业需要大量投入进行合规调整
环保要求:
- 复杂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
- 需要深度本地化适配
应对策略
合规建设:
- 深入研究欧洲法规标准
- 加强与当地认证机构和专家合作
- 确保产品技术符合当地要求
本地化运营:
- 在欧洲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
- 建立本地团队和合作伙伴网络
- 深度融入当地产业生态
💼 战略布局:三维能力体系构建
核心能力维度
技术适配:
- 将国内验证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海外适用方案
- 针对不同市场特点进行技术调优
- 保持技术领先性和成本优势
本地化运营:
- 建立海外总部和研发中心
- 培养本地团队和合作伙伴
- 深度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
生态协同:
- 与当地车企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 融入当地供应链体系
- 推动标准制定和产业发展
🔮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产业模式变革
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
- 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产品出口
- 通过海外建厂、技术输出等方式深度融入全球市场
- 推动技术标准、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的系统性输出
降维打击效应:
- 利用国内复杂场景积累的技术优势
- 在海外相对简单的应用场景实现降维应用
- 形成显著的技术和成本竞争优势
全球竞争格局重塑
中国方案的价值:
- 为全球汽车产业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 有效解决欧洲汽车产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痛点
- 推动全球智能驾驶技术标准化进程
产业生态重构:
- 传统汽车强国与新兴智能驾驶强国的角色转换
- 供应链全球化配置的新模式
- 技术创新中心的多极化发展
📈 数据洞察
参展企业增长
- 中国参展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0%
- 覆盖智能驾驶全产业链环节
- 形成完整的技术展示矩阵
市场渗透差异
- 国内L2+级智驾渗透率:40%+
- 海外市场仍以L2级基础功能为主
- 巨大的技术应用空间待开发
技术标准要求
- 需满足C-NCAP 2024标准
- 符合E-NCAP 2026-2028五星设计要求
- GDPR等数据隐私法规合规
💡 行业启示
技术出海的新模式
系统化布局:
- 不是单点技术的简单输出
- 而是全产业链的系统性布局
- 从技术到标准、从产品到生态的全面输出
差异化竞争:
- 基于国内市场积累的技术优势
- 针对海外市场特点进行适配
- 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具身智能的新机遇
跨界融合:
- 汽车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
- 智能驾驶向具身智能的自然延伸
- 开辟新的技术应用场景
产业协同:
- 不同领域技术的相互促进
- 形成更大的技术生态效应
- 推动整个智能产业的发展
📝 总结展望
2025年慕尼黑车展见证了中国智能驾驶供应链企业的集体崛起和全球化雄心。这不仅仅是一次展会,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制造大国”向”技术强国”转型的重要标志。
关键成就:
- 中国企业参展数量大幅增长,形成完整产业链阵容
- 多家企业在欧洲设立总部,实现技术和运营的本地化
- 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展示,彰显创新实力
战略意义:
- 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的战略升级
- 通过”降维输出”实现全球市场突破
- 为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未来前景: 随着中国智能驾驶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深度布局,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将被重新定义。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更将成为智能驾驶技术的重要输出国,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这场”供应链出海”的征程才刚刚开始,但中国企业已经展现出了足够的技术实力和战略远见。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智能驾驶供应链正在成为推动变革的重要力量。
本文基于智车科技的行业观察,分析了2025年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智能驾驶供应链企业的表现,观点仅供参考。